Appearance
功率控制
目前整体服务器的功耗有点高,平均功率达到了 600W 之多,实在是受不了
统计了一下动环,15W 以上的设备的七天平均功耗如下
- 服务器(252W): 风冷的 4U 服务器,7700+v100 显卡
- 存储:4 个 U2 固态(8x2+4x2),六个 18T 的 HC550
- 显卡:V100
- 扩展卡:100G 网卡、HBA 卡
- 主力机(160W): 水冷台式机,13900KS+5090,还有两个 U2 固态+100G 网卡,有点难控制待机功耗
- 差额功率(50.8W): 这部分主要是算上机柜 PDU 到墙上插座的损耗,有计数精度不同、UPS 的损耗、线的损耗三个部分组成
- 网络设备(48.9): 主要是全套万兆的光猫、路由、交换机以及 100G 的交换机(25W,不算贵)
- 节点功率(32W): 铭凡的 HX370 NUC+100G 的外接网卡
整体来看柿子挑软的捏就是把服务器的功耗大幅降低一下,然后换成企业级显卡
需求
实际上我的需求理论上很简单
- 机型选择
- 节点:高单核及低功耗,不少于 32G 内存(最好 64G)承载容器,作为一个最小化的原型可以不折腾,高稳定性作为最后堡垒
- 服务器:足够多的 CPU 和内存承载虚拟机(128G)和计算(16C),需要有扩展性承接高速网卡,显卡,存储阵列等内容
- 主力机:台式机,最强游戏娱乐。目前已经满足了
- 需求
- 阵列存储:4 个 U2 固态(最少两个),6 个机械组成的高速阵列(差不多够用)
- 稳定需求:有一个高稳定低功耗的机器(小主机),作为数据库、监控的承载点
实际上存储阵列和稳定需求是基本上保持一致的,毕竟存储作为底层天然需求稳定
但是 4 个 U2+6 个机械(主板最少最少 4 个 M2)的恐怖扩展需求以及低功耗完全就是截然不同的取向。尤其是这样子更加需要检修,事情就更加复杂了
我的理想服务器画像是 ZEN6 256C + 16 通道 DDR5 的 EPYC 处理器+NUC16(panther lake),但是毫无疑问这样看功耗必然压不住。而且老实说虽然我想要超级服务器,但是 24C+192G 内存的消费级也完全够我用了,PCIE 扩展也是如此,所以就很纠结
- 如果把需求合二为一,那么服务器势必需要经常更新,有些需要 7x24 小时的服务(监控和生产服务)如果在检修就完全断联了
- 如果需求拆分
- NUC 性能扩展较低: 满足不了高性能的数据库和 100G 带宽要求,大部分服务还是在服务器上,还是有单点风险
- NUC 性能扩展较高: 功耗也低不了,服务全挤在 NUC 里成了新的服务器,服务器就被架空了
真的难办,只能说先思考下选型吧
期望设备发布时间
- 26Q1:Panther Lake
- 26Q4:ZEN6 & Nova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