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拓竹 A1 mini & 3D 打印机测评
由于个人有一种不把有限的空间利用到 100 就血亏的仓鼠癖,因此需要非常多高精度的异形结构件。而市面上很难找到合适我想要的成品,因此最后我选择了买 3d 打印机自己 diy 设计
参考文档
如果你不知道拓竹 WIKI 是什么,那必须看一遍这些知识,看完你就懂得大部分内容了
先在官方 Wiki找到如何维护对应的机器
什么是 3D 打印
三维打印(3D printing),又称立体打印、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熔丝成型(Fused Filament,FF)可指任何打印三维物体的过程。其于传统车床这种从 1 到 0 的减材切削不同,更多的是从 0 到 1 的由无到有
3D 打印的分类
常见的 3D 打印类型一般就 3 种,专攻不同结构
- FDM:熔融沉积快速成型,主要材料是热塑性材料,将材料加热到融化态后挤出成型,是最通用的打印方式。优点是强度高,材料便宜。缺点是会有明显的层纹,精度和加工时间成反比
- SLA:光固化成型,主要材料光敏树脂,通过在树脂池中用紫外线固化材料来实现,非常适合打印手办和一些特殊的结构件。优点是细节表现好(不是精度),通过选择不同树脂可以实现多种特性。缺点是树脂有毒,加料麻烦,还要酒精冲洗+二次光固化
- SLS:选择性激光烧结,主要材料粉末材料,通过激光烧结粉末来实现铸造,主要做一些工业结构件。优点是烧结金属的强度高、精度好、无需支撑可以做复杂镂空件。缺点是激光加工麻烦,价格和成本双高
对于大众语义上的 3D 打印,就是指 FDM。由于 SLA 的材料有毒,SLS 没有什么民用产品,因此本文只探讨 FDM,尤其是拓竹,他家做的综合最好简单易用。但这个东西并不像电子产品那样用户只负责使用(也就是玩),拓竹最优秀的地方是解决了用户被 3D 打印机玩的问题。这就像是 linux 生日需要自己编译蛋糕的梗一样,用户还需要学会 3D 打印机的知识、会调机器、会修机器。本质上还是一个学习成本高的工业设备而不是娱乐用品
3D 打印的缺陷
其实从上面对 FDM 的定义来看,FDM 的本质就是挤出融化的耗材丝,这点非常的关键。打印机的所有缺陷只有两种:机器精度不够和耗材问题导致的变形。必须理解 3D 打印的核心是堆叠融化耗材丝拟合图纸模型(每个词语都是关键),并非完全与模型一模一样
象脚、孔洞补偿、收缩纹、光泽度变化都是由于耗材丝融化后成型导致的
而且 FDM 有一个究极致命的问题,FDM 的本质是用挤出耗材丝成型,也就是说模型大小一定的前提下,你的精度越高,耗材丝越细,时间就越长。以高精度打印最常见的 0.2mm 喷嘴+0.08mm 层高为例,一秒钟差不多能挤出 5-15cm 的耗材丝,模型稍大一点就要打印超过一天了
其实 3D 打印的喷嘴也是个大坑,因为喷嘴决定了精度,但是磨损是难以测量的。常见的材料有不锈钢(只有这个有 0.2mm 的)、硬化钢(打印碳纤材料)和碳化硅(超耐磨),如果不打碳纤材料,1000 个小时应该没什么问题(无所谓的话几千小时都行)。硬化钢打碳纤材料按照拓竹的说法也就 10 卷耗材的寿命。碳化硅打碳纤材料和普通材料一样的寿命,但是更贵
3D 打印的精度与表现质量
FDM 打印的理论精度非常高,动不动就是步进电机 0.8 度转动,丝杆的导程又是 400,理论精度有 3-4 个 0。但是毫无疑问的,这玩意就是真空中的球形鸡,算上重复定位精度、旷量、装配精度等误差后不可能这么高,不过给目前的 0.08mm 左右的层高用应该问题不大
要注意 3D 打印的精细程度和精度是两种不同的关系,并不是光固化看着非常精细就公差表现良好。虽然光固化动辄 12k 甚至是 16k 分辨率的屏幕以及不需要移动 XY 轴的结构优势带来了非常好的细节表现,但是树脂的收缩率更高导致精度不如 FDM,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光固化打印的手办到了装配环节就比较困难的原因
简单类比这种反差可以理解为 FDM 是 CNC 切削的多边形拟合的圆形,光固化是人工切割打磨的圆形。虽然都是圆形,而且 CNC 切出来的圆看起来不是很圆,但是确实更准一点,手工打磨的虽然看起来可能更像圆,但是直径偏差就是比 CNC 的大
与通俗想象中的圆形线条不同,耗材丝被挤出后会经过喷头挤压磨平成较扁的椭圆,因此 Z 轴的层高的高度并非由喷嘴直径决定,而是由 Z 轴电机决定!因此 0.4mm 的喷嘴也能打 0.08mm 层高
而 XY 轴细节由线宽决定,也就是说模型的细节是由线宽决定的,线宽这部分设置的较少,一般不建议去动
拓竹建议合理的层高范围应该是喷嘴直径的 20%~70%,可设置的线宽范围区间是:0.75x 喷嘴直径~1.5x 喷嘴直径
简言之,XY 轴的细节通常与喷嘴直径有关,Z 轴细节与设置的层高有关。这也是为什么 0.4mm 喷头打 0.08mm 层高的速度比 0.2mm 喷头的快的多,因为线宽的宽度不一样
3D 打印的材料
- B 站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常见耗材测试,很直观详细的展示了各种材料的特性。8 款 3D 打印耗材 PK 乐高强度对比测试-拓竹打印机-拓竹全系耗材 by 程欢欢的智能控制集
- 拓竹 WIKI 材料指南。拓竹耗材指南
让 deepseek 按照要求补充了一下常见材料的特点,然后校对并补充了一下相关信息
这些材料名字只能代表大概的原理是什么,每一家耗材厂商都会加上复杂的改性剂,不是 PLA 就完全食品&生物安全了,可能混杂了各种其他有毒的料,尤其是各种颜色的色母!
除了这些常见的材料外,大部分厂家还会推出 GF(玻纤:glass fiber)和 CF(碳纤:carbon fiber)后缀的增强材料。这些材料由于磨砂质感所以层纹并不明显,虽然碳纤维增强了 XY 轴上的强度和整体的耐热程度,但是也导致了 Z 轴上耗材的层间粘合强度降低。再加上即使碳纤维含量较低也会导致挤出头的寿命巨幅降低和强度不一定有普通材料实心填充强度高等问题,实际上我并不推荐这种材料
当然如果追求极致性能还有些非常优秀的增强材料。比如 pet-cf、peek-cf、pa-cf。不过受限于篇幅就先不提了
细节参数介绍
材料会有 TDS(技术参数表)和 SDS(安全数据表),从这两个中能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当然只有大厂才可信,小厂可能源头材料改了都不知道
拓竹的 TDS 在狗东上还真的有链接,SDS(官方叫 MSDS,属于化学品?上面有成分表!但是不全,有些用添加剂概括了)可以找客服要。我震惊了,那其实不用买一堆样品和测试仪器测试性能了,直接抄参数就完事了。反正这玩意造假意义不大,大概率不会造假
而且如果直接去拓竹的美区线上商店,直接就能下载 TDS、MSDS、RoHS,甚至是中文的(TDS 除外)
材料颜色推荐
理论上材料大部分料是都是黑或者白的,塑料以白色唯尊(大部分塑料本色是白色,易黑难白,黑色的可能是染色了的 n 手劣质料)。不过加了碳纤的料似乎都是黑的
整体来说除了黑白灰外其他颜色我建议有了拓竹的色卡后再做选择,色卡是一个很明智的低价赠品,能勾引用户买其他颜色的耗材。尤其是能够很方便的确定打印后的材料到底是什么颜色
材料颜色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掩盖层纹,层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视觉外观,而个人感觉主要体现就是光影的变化不连续。因此亮色材料(亮-亮-亮)总是比暗色材料(暗-亮-暗)能掩盖缺陷。表面粗糙漫反射较多的材料(碳纤/哑光)比表面光滑的材料能掩盖缺陷。所以我建议首轮材料尽可能多买点黑色 pla 来打印测试样品,如果你希望掩盖层纹就买哑光白色料
PLA(聚乳酸)
最入门环保、打印精度高的材料,当你不知道买什么材料的时候就买 PLA。强度不够增加填充率就完事了,性价比最高。就是小心这玩意被微生物吃了/分解
- 特点:生物降解性高(户外会变脆,自然降解),原料为玉米淀粉或甘蔗,打印气味小(有毒气体和颗粒少!),适合初学者
- 优点:打印温度低(180–220°C),环保性强,打印效果也很好,颜色多样
- 缺陷:耐热性差(60°C 以上易软化)、脆性高、机械强度低,不适合高负荷场景
- 注意事项:避免高温环境使用;储存需防潮,不过好在打印不用封箱
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
第二通用的材料,强度比 PLA 高一些,而且更加坚韧。但是也更怕湿,更难打印。比较适合打印需要耐用的受力结构
- 特点:兼具 PLA 的易打印性和 ABS 的耐久性,透明度高,抗冲击性强
- 优点:耐化学腐蚀、耐候性好,符合食品级标准(AI 乱说),打印温度适中(220–245°C)
- 缺陷:UV 敏感易发黄,高温(约 80°C)下可能变形,打印时易出现毛刺
- 注意事项:避免长时间紫外线暴露;不可盛装高温或酸性液体(如醋)。不过可能还是需要封箱,还有不沾底板等问题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理论上要强度最适合的是 ABS,实际上我可不这么觉得,这玩意简直是万恶之源,需要封箱这些都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这玩意打印的废气有毒!塑料微粒也是最严重的
- 特点:石油基材料,耐高温、韧性好,适合功能零件
- 优点:机械强度高,抗冲击性强,可打磨或丙酮抛光
- 缺陷:打印需加热床(易翘曲),释放有毒气体,需通风到室外!
- 注意事项:需封闭式打印机;加热床温度建议 80–110°C
AS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这玩意算是 ABS 的升级版(价格也升级了),虽然污染还是高,但是比起 ABS 来说还是好了不少
- 特点:类似 ABS 但耐候性更强,抗紫外线,适合户外应用
- 优点:耐高温(100°C 以上)、抗老化,表面光泽度好
- 缺陷:打印需高温(240–260°C),易翘曲,成本较高
- 注意事项:需加热床和恒温环境;避免直接接触食品
TPU(热塑性聚氨酯)
TPU 算是 3D 打印中最柔韧的材料了,弹性强到甚至没法用 AMS,必须专门设计一个进料口给它用。很多 3D 打印头盔、鞋子的视频就是用的 TPU 做的演示,但是我觉得这俩纯纯没必要就是了(这俩赛道本来就挺卷的,而且 3D 打印的强度还是不够)
- 特点:弹性高、耐磨,适用于柔性部件(如鞋垫、密封圈)
- 优点:抗撕裂、耐油,打印品可弯曲恢复原形
- 缺陷:打印速度需慢速(防堵头),支撑结构难去除
- 注意事项:使用直接驱动挤出器;避免过度拉伸材料
PC(聚碳酸酯)
感觉不如直接尼龙得了,优点是优秀的耐热
- 特点:高强度、高耐热性(可承受 120°C),透明度高
- 优点:抗冲击性极佳,适合工业零件和医疗器械
- 缺陷:吸湿性强,打印温度极高(280–310°C),易开裂
- 注意事项:需充分干燥材料;打印环境需严格控温
PA(聚酰胺)
这玩意就是尼龙,个人感觉是最类似注塑件的 3D 打印材料。XYZ 三轴强度都高,而且可以打磨和钻孔,但是打印起来非常费劲。需要封箱,打印前烘干,还需要换一些喷嘴
尼龙根据碳链的结构分为 PA6 和 PA12,还有碳纤版的,超级加硬。如果对强度有需求上这玩意得了,就是感觉不如直接找嘉立创代打得了
- 特点:高强度、耐磨,吸湿性强,需干燥处理。
- 优点:耐疲劳性好,适合齿轮、轴承等功能件。
- 缺陷:打印温度高(240–260°C),易吸湿导致层间附着力差。
- 注意事项:打印前需烘干(60–80°C 烘 4–6 小时);建议使用封闭式打印机。
为什么选择拓竹 A1 mini
其实我很早就盯上 3d 打印机了,应该差不多一年之前了,但是当时一直传说要出 X2,所以我就一直当了个等等党(血亏),其实当时直接入手 X1CC 是一个又快又好的选择,但可惜没入。以下是个人整理的带 AMS 耗材管理系统的大概价格,以当前国补价为准
型号(系列) | 可打印立方体边长 | 价位 | 精度 |
---|---|---|---|
X1C | 256mm | 8074 | 高 |
P1S | 256mm | 4759 | 中 |
A1 mini | 180mm | 2379 | 高 |
A1 | 256mm | 2899 | 中 |
H2D | 320mm | 11999 | 高? |
按照结构和功能分大概如下
整体来说,X1 是最早期的旗舰,也是 H2D 出来之前最好的(1080p 摄像头,各种 AI 检测和流量校准功能等)。然后 P1S 是结构类似的机器,但是减配了流量校准等功能,是性价比最高的机器,农场主的最爱
A1 系列是下放了一些 X1C 的智能检测功能并针对性解决部分痛点(快拆热端)的入门款打印机,精度比 P1 高一些。神奇的一点是 A1 和 A1mini 虽然都是 A1,但是 mini 是悬臂结构,A1 是大尺寸龙门架结构,实际上并不是同系列,更像是同定位
H2D 则是拓竹最新的旗舰,虽然可打印尺寸没到 40cm,但是可以双头打印且带了主动仓温控制和激光切割等功能,算是一台更加通用的家庭加工中心
我原本计划是等待 H2D(一步到位高精度大尺寸机器),虽然准备好了 H2D 的预算,但是整体体积太大(机柜按照 X1 的体积预留了 12U 的空间,远远不够)而且 H2D 的打印效果没有提升,我也没有什么 32cm 的大尺寸零件需要打印(半宽机柜项目合适,但是项目本身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给 EATX 主板打支撑?也不如直接买现成套件)
其实核心还是不值这个价,不然很多问题可以专门解决,比如可以阳台弄个柜子专门放机器。H2D 整体的卖点是大尺寸多功能而不是更高的精度(甚至部分降低了),而我想要的是一台打印效果非常好的机器,而不是一台双头打印需要两个 AMS 的机器
那么按照精度排序,X1C 是明日黄花了没必要,于是就选择国补买了单机 A1mini,虽然说是悬臂结构但是由于体积小所以旷量也小,也没有 A1 打印细高件的不稳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打不了那么高的)。反正单机也就 1350,比 618 活动贵个 300 也无所谓,H2D 这种贵个 3K 就难顶了
打印大小部分衡量了一下现在的需求感觉没有问题,理论上斜着打有 25cm 左右的可用空间,不行还可以组合堆叠。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这么大尺寸的承力件我肯定会换金属部件支撑
到手该做什么
如果不是活动期间参与了有送礼包的活动,你的机器到手只会有刚刚好组装好机器的最小化组件和打印一个铲刀的材料。购买机器的同时需要购买点东西才能开始打印。而且机器到手后可能会由于运输产生松动,需要手动校准
买点什么
下单的同时买点配件先,别机器到了才开始买等各种配件。从官方旗舰店推荐购买这些货物。正好凑分组打折
- 5 件折扣分组
- 色卡 x1(套餐有送就多买材料)
- PLA x2 黑白色
- PETG x1
- PLA 哑光 x1 用来隐藏层纹。或者买点你喜欢的 pla 材料也行
- 2 件折扣分组
- 光面打印板(划横很明显,可以买两个)
- 0.2mm 不锈钢喷头打印高精度模型(想打印工程材料的可以买 0.4mm 的硬化钢)
一些杂七杂八的小工具,第三方买就行
- 胶棒:pvp 胶棒就完事了,黏模型用的
- 钳子:拆支撑
- 酒精湿巾:擦干净东西用
- 游标卡尺:测量尺寸用的,我买的是成量的 200mm 量程的,有...贵
校准机器
整理了一下流程,打印前大概需要完成这几个步骤,如果觉得烦了,装好设备后先打印小工具也行。拓竹的精度不需要微调也表现得不错
- 安装设备
- 拧热端螺丝
- 手动热床校准
- 润滑三轴+清灰
- 手动张紧皮带(可选)
- 打印温度塔
- 手动流量校准
打印点小工具
这几个工具基本上是必打的,也是不错的测试模型
- 铲刀
- 竹屎盒子
- 官方色卡展示板+第三方收纳盒
- 机器对应工具收纳盒
- 涂润滑脂需要的工具
- (可选)A1 系列必须打印 x 轴拖链或者固定卡口,不然特氟龙料管和热端电源线会撞 Z 轴顶部,真的可能把自己勒死
打印流程
切片
清理
打印
冷却
拆支撑
怎么调整机器
- 清洗板子并涂胶
- 参数(降速?螺旋体填充?)
缺陷名词介绍
3D 打印光是打印质量名词就能看出就有一堆不同类型的问题了,折磨啊
打印质量
- 拉丝: 3D 模型打印过程中出现在打印部件之间的细丝状丝料,通常为空驶过程渗漏导致的。
- 震纹: 一种视觉伪影,通常出现在 3D 打印物体表面的尖角或棱边周围,呈波浪状或涟漪状。
- 堵头: 3D 打印机的喷嘴或挤出机被耗材丝堵塞,从而导致打印机无法正常挤出或进料的情况。
- 翘边: 3D 打印中常见的问题,当打印物体在打印过程中边角脱离打印平台,会导致底层变形或翘曲。
- 漏料: 漏料是指打印机喷嘴在尚未开始打印模型的部分时,意外渗漏出熔化的丝料的现象。
- 收缩: 收缩是指 3D 打印物体在降温后尺寸或体积的缩小。
- 炒面: 打印失败的时候,喷嘴挤出的耗材丝像一团意大利面一样出现在打印板上,通常是模型底部粘接不良导致的。
- 磨损: 磨损指由于摩擦、磨损或应力而导致打印机组件或零件逐渐退化或损坏的现象。
- 层纹: 层纹是指由于 3D 打印过程中逐层叠加的制造方式,在打印物体表面出现的可见线条或凸起。
- 挤出不足: 当打印机挤出机未能挤出足够的丝料时,就会发生挤出不足现象,导致打印物体表面出现间隙或缺失层。
- 过度挤出: 当打印机挤出机挤出过多丝料时,就会发生挤出过度现象,导致打印物体存在多余材料和打印质量不佳。
- 顶部鼓包: 当打印物体的顶部层不够紧密时,就会发生顶部鼓包现象,导致表面出现可见的间隙或凹陷。
- 轴条纹: Z 轴条纹是指由于层高不一致或打印机 Z 轴机械问题而导致打印物体表面出现可见的水平线条或条纹。
- 接缝: 接缝是指打印机挤出机在每一层打印物体时开始和结束的位置。
- 象脚: 在 FDM 3D 打印过程中,是通过喷嘴挤压材料一层层堆叠构建成 3D 模型的。所以在打印过程中,首层挤出的线条被压在加热的热床上尚未完- 全冷却,再加上来自上层重力的挤压,打印出来的首层可能会扩展一些出来,这种现象就称之为象脚。
- 退火: 对模型进行热处理的过程,目的是减少内应力、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提高热稳定性。退火可以通过加热模型到特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来实现。
如何修复缺陷
这玩意就又回到了我提到的 FDM 的本质:挤出融化的耗材丝。所有问题都能归结到机器结构精度是否出了问题和耗材丝融化凝固问题,出现问题就思考到底是这两个地方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有助于更好的找到问题的原因。但是可悲的是大部分原因基本上都没有无痛解决方案,除了调机器外必须烘干和降速
原本想按照问题类型分类一个个的整理解决方案吗,但是一看拓竹官方解决方案文档的长度,我人就麻了。反正我买拓竹就是图这一手生态,直接放文档吧,我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其实不完全是质量缺陷,而是如何提升质量
整体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基本就能打印质量优秀的模型了
- 机器的移动需要精准
- 耗材的挤出需要合适
- 耗材的冷却需要均匀
如何提高质量
一切的一切解答方案就在拓竹的官方 wiki,去看!!!
我个人对 3D 打印的质量的期望总体来说能概括为以下几点
- 层纹需要很不明显,打印件的 Z 轴必须是光滑无凹凸不平的
- XY 表面需要看不出来 3D 打印的纹路
最简单方案就是更换喷嘴,减低层高,然后降速。然后打印时长究极加倍。而且层高也不是能够无限降低的,这也与步进电机的步数和丝杆的导程有关系。理论上需要按照 0.04mm 步进调整,但是拓竹 0.2mm 喷嘴的默认 0.10mm 层高和默认最低 0.06mm 层高又很奇怪,可能是优化到可以 0.02mm 为一步
常见的问题和修复
- 震纹:XY 轴大幅波浪纹。重新紧固机器的 3 轴、热端、热床。清理打印板
- 冷却纹:Z 轴有收缩纹路,与层时间和实心程度突变对应。调整风扇转速
- 光泽突变:Z 轴有明显的光泽程度变化,与挤出流量有关
隐患
- 当挤出流量较小而温度较高时很容易堵头
解决思路
就...看又有什么问题喽。记住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操作的代价是什么!
这玩意又双叒叕回到了我提到的 FDM 的本质:挤出融化的耗材丝。只不过这回问题集中到了耗材丝的融化凝固问题。大部分问题都是耗材丝的融化挤出不对和耗材丝的凝固收缩有问题
整体
问题还没遇到
- 翘边:涂胶、裙边
- 收缩过强:修改填充
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封箱干燥,3D 打印涉及高低温切换,由耗材会吸水,因此加热到两百度后水蒸气泡会爆裂影响打印
模型结构问题
如果出现浮雕画哪种非常凹凸不平的,很容易出现层纹和麻点。实心层的耗材硬是拉弯了较薄的耗材
XY 轴方向
主要解决 xy 轴问题
首层问题
首先打印一个首层作为测试
- 整体位置震纹:检查热端固定、皮带线轨是否有问题
- 部分位置缺陷:
- 检查打印板是否有残留、是否清洗干净
- 重新手动调平热床,确认是否热床不平
- 线条稀疏/溢出:检查流量是否有问题
表面精度
开启熨烫可以大幅缓解打印纹路,熨烫相当于在模型表面刮腻子,挤出一定的材料缓慢涂抹来覆盖耗材丝的纹路。整体效果还是蛮好的,但是需要仔细调节,而且时间会加长不少
- 熨烫类型
- 最顶面:顾名思义只有模型的最顶面,适用于某些不需要看底面的场景。比如盒子?
- 顶面:从 Z 轴垂直往下看,所有能看到的面。适用于需要表面质量较高的场景
- 所有实心层:能提高层间粘合力,还有些邪门用法。比如打印透明件可以层层熨烫抹除气泡
- 熨烫模式:分为网格和同心圆,不管也行
- 熨烫流量:就是刮多少腻子,默认是 10%,可能需要根据边角填充情况调整
可变层高
由于 3D 打印的精度由耗材丝的直径决定了,因此很多时候会遇到由于模型在 XY 轴的变化过于剧烈导致模型出现像梯田一样的过度,而如果全部使用 0.08 的层高虽然能提高细节表现,但是打印时间的代价有太大。因此可以开启可变层高来解决这个问题
Z 轴方向
由于 Z 轴方向的增长的时间非常的缓慢,非常容易受到各种问题的影响
层纹
层纹一般有两层意思,一般是指由于 FDM 挤出耗材导致的耗材丝层层堆叠的外观,而层纹问题是模型在 Z 轴上的问题
冷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非常建议查看拓竹的官方 wiki 进行学习
层纹有非常多种不同的原因,需要看突出还是收缩。需要处理层时间、打印速度、挤出流量等问题。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层与层之间的过度不平滑导致的
- 皮带纹:纹路间距与打印机皮带的齿间距(2mm)相同,大面积的非常有规律的一层层突起。重新张紧或者更换皮带
- 冷却纹:纹路和你的层时间图的图纹路差不多。冷却问题,一般是同层时间突变带来的冷却问题导致的。可以调整耗材的最小最大风扇速度阈值,然后切换到风扇视图看看(关闭降低速度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后查看层时间,个人推荐最低层时间和最大层时间都是切片层时间的最小值、最大值的两倍)
- 速度突变:速度突变也会导致问题
- 填充变化:部分实心层的收缩力度比空层更高,导致把其他层拉变形
- 流量突变:悬垂位置附近出现纹路,这部分位置挤出流量较低。需要关闭悬垂降速并且降低整体速度
外墙光泽度不同
速度不同
墙顺序为先外墙后内墙(需要注意模型结构和精度问题,有些模型无法先外墙后内墙),避免外墙被挤压。避免跨越外墙
象脚
上面的层把下面的挤大了,开象脚补偿吧
总结
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经过适量微调后效果差强人意